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打造五星支部“新亮点”
1、狠抓政治建设提站位,推进党建责任落细落实。严格执行“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党课宣讲、自学等学习模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认真学,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显著提升。2024年共开展“主题党日+”12次,集中学习9次,党史学习教育培训8次,交流研讨1次,支部书记讲党课3次,发放学习辅导书籍20余册。
2、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坚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制定了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着力强化学习效果。班子成员率先带头,通过个人自学、研讨交流等形式,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案鉴·示警”主题教育以及“严纪律、知敬畏、强作风”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推动工作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2024年共开展党纪党规集中学习6次,党纪党规专题研讨1次,支部书记讲党纪党规专题党课1次。同时,积极发挥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和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作用,共接待来馆学习的党员干部近2万人次,提供沉浸式党课宣讲200余场。
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一是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定期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2024年共开展常态化学习10次。二是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和空间,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三是全面规范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媒介管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四是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法定节假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汉中市龙舟邀请赛暨第二届龙舟赛等集体活动,真正让意识形态工作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作用。
(二)强化保护利用,激发文物资源“新活力”。
1.加强文保项目建设。一方面,强化对接协调,加快推进已立项工程进度。一是武侯祠东西辕门及抱膝屋屋面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已通过陕西省文物局审批,目前正在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二是《天下第一流·勉县武侯祠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展陈大纲及设计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专家评审,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三是邀请市文博协会专家对武侯祠山门观江楼官厅书房屋面保护修缮工程进行初验,经专家组评定该项目初步验收通过。另一方面,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文保政策,结合实际,动态更新填报、储备文保项目库,科学编制申报文物保护项目3个:武侯祠消防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武侯祠防雷项目和马超墓防雷项目。其中,武侯祠消防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和武侯祠防雷项目已经省文物局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编制项目设计方案。
2.提高文物研究阐释。一是积极参与《忠武侯祠墓志》续修,补充近200年间武侯祠发展重要历史资料,校对、删减其中谬误,为武侯祠文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深入挖掘武侯祠历史内涵的基础上,组织编纂《忠贯云霄·武侯祠墓匾联集注》和《最忆定军山下路·诗词里的诸葛亮》,进一步加强文物活化利用。三是积极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五次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参与《武侯祠墓古艺文志》《勉县图书馆古籍提要》书籍校对工作,不断提高博物馆业务研究能力。
3.定期开展日常养护。一是安排专人负责古树名木的浇灌、施肥、修剪、枯枝清理等日常管理及日常巡查工作,定期与县园林站对接,对古树名木进行病虫害检查,及时进行针对性救治。二是加强文物建筑日常养护,全年共开展文物藏品日常养护3次,对馆内30座建筑进行除草勾抿、替换破损瓦件,以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对西南角职工宿舍、讲解室、书画室等附属建筑屋面进行翻修。
(三)发挥社会功能,争做文化传承“排头兵”。
1.优化景区基础设施。一是新增四分类垃圾箱50个,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明确垃圾清运“定点定车定人,固定清运”原则,做到日产日清。二是更新部分陈旧、掉色的标识标牌50余个,补充景区内文明提示、安全提示、应急出口、应急疏散指示图等标识标牌60余个,进一步规范景区标识系统。三是积极配合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复审、语言文字省级督导检查等,在醒目位置设置相关工作宣传展板。
2.广泛服务社会公众。一是积极开展“循光而行”博物馆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走进勉县实验小学、娘娘庙小学、阜川镇中心小学、周家山镇中心小学、定军山镇中心小学、茶店镇九年制学校、同沟寺中学、武侯中学等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的“馆校”共建活动,全年共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20余次,参与师生达8000余人。二是组织宣讲小分队,走进消防救援大队、武警中队、温泉镇、翠园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诸葛亮廉政故事、勉县革命斗争故事主题宣讲活动,参与观众达千余人。三是把“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研学活动落到实处,全年共免费接待中小学生6万余人次,义务讲解400余场。四是圆满完成全年重大接待任务、日常接待,高质量完成全年讲解服务。
3.锻造优质讲解队伍。一是组织讲解员积极参加全省党史宣教干部暨红色讲解员培训、汉中市金牌导游素能提升培训、武侯文化及职业妆容专题培训、武侯祠墓碑联匾刻专题培训、方济众故居中国水墨画赏析培训、陕南战役纪念馆中国革命史培训等省、市、县举办的各类讲解员培训。二是组织讲解员前往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成县西狭颂景区、杜甫草堂、两当县两当兵变纪念馆、徽县青泥岭以及略阳灵崖寺、开展外出交流学习。三是以赛代练,组织讲解员积极参加市、县文旅局举办的讲解员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培训学习和行业比武,全体讲解人员的业务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加强安全管理,筑牢文物保护“新防线”。
1.强化日常管理,夯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层层签订文物安全承诺书以及个人宿舍用电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安全责任,将技防、人防有效结合,构建了健全完备的防范体系,全面落实文保单位的安全责任。二是严格落实文物安全日常巡查及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及时做好消控室值班登记、日常交接班登记、巡察登记、发动机试车登记,健全相关台账,规范日常安全生产档案资料管理。三是委托四川中正华夷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勉县武侯祠编制安全评估报告》《勉县武侯祠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报告》及《勉县武侯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同时委托汉中和百通消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每月对园区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维保检测和局部维修,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2.突出宣传引导,树牢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理论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重点检查事项》《陕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指南》及《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特征清单》等法律法规,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全年共开展消防、防溺水、防触电、交通安全、用电用火安全、地震逃生等各类安全培训10次,开展安全警示教育2次、安全设施设备操作使用培训5次,不断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按照《勉县武侯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全年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8次。其中,邀请县消防队来馆开展联合演练2次,自行组织开展消防演练3次、防暴恐应急演练2次、防汛演练1次。
3、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各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一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文旅行业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第一课”“平安建设宣传月”“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销号‘大起底’”“文旅领域“‘拆牌、破网、清通道’”“勉县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活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扎实开展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升。二是积极做好各级安全生产检查迎检工作,全年共计迎接县级以上安全检查40余次、全市安全工作交叉检查8次、省级以上安全检查5次、国家级安全检查3次,对检查反馈问题全面接收、立行立改,确保及时销号、整改到位,以整改为契机不断提高博物馆安全管理水平。2024年,我馆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和重要接待期间安全保障工作。
二、亮点工作
1、业务研究成果丰硕。《忠武侯祠墓志》《忠贯云霄·武侯祠墓匾联集注》《最忆定军山下路·诗词里的诸葛亮》《天下第一流·勉县武侯祠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都已完成前期工作,通过研究成果进一步向观众展示武侯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诸葛亮文化思想。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馆不断尝试新形式、挖掘新亮点,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打造“云上博物馆”,推动可移动文物实现数字化展示。利用我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开设“云展览、云讲解、云课堂、云视频”专栏。推出了“祠旧迎新·巡龙记”“笔追清风洗俗耳 共沐圣贤一缕光”“勒石以记 祈传后世”等专题线上云展览、古旱莲云直播、“漫说三国”云视频等。